各教学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我校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提升我校新财经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校课外科技学术活动蓬勃开展,积极备战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学院决定共同组织开展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河北经贸大学校内选拔赛(以下简称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比赛背景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国学联、省级人民政府主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竞赛活动,被誉为中国大学生学术创新的“奥林匹克”,每两年举办一届。自1989年第一届“挑战杯”举办以来,“挑战杯”竞赛规模发展到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近2000所高校,已成为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领域中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参赛范围最广的群众性赛事,是当代大学生展现课外学术创新成果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将于2023年下半年举行,河北省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将于2023年4-6月举行,由共青团河北省委员会主办。
二、参赛对象
在2023年6月1日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
三、竞赛原则
1.作品分类:学生可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
2.评选方式:各学院负责收集作品并报送到校团委,校团委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所提交作品进行评审。通过资格审查、初审、复审以及答辩等方式,评定出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实际应用价值和创新意义的优秀作品推荐参加省级竞赛。
3.奖励办法:校内选拔赛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学校将对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表彰,按有关规定给予省级以上获奖作品的指导老师、学生奖金奖励,并在师生评奖评优等工作中享受相关政策(具体见相关规定)。
四、注意事项
1.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23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2.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根据挑战杯赛事的赛制特点,优先关注本科生项目,研究生项目不可超过提交项目总数量的一半。同时,报送参加省赛、国赛的的作品,学生每人限报1件。
3.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4.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1)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2)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3)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4)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5)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5.此次竞赛增加作品自查环节,申报人需签订承诺书,承诺作品符合“挑战杯”竞赛申报作品的要求,接受省组委会抽查。对不符合要求或严重违规作品严格按照团中央《“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试行)》进行处理。
6.为保证申报作品的质量与水平,申报作品需附查重证明,查重率要低于30%;各个参赛团队切实保证本团队参赛作品的原创性和创新性。
7.由于参赛作品评审时采用匿名评审,请注意参赛作品中不能出现任何形式的学院、指导教师以及参赛学生的任何信息。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严肃纪律。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项活动,认真落实通知要求。各学院要严肃纪律,坚决杜绝以学校科研项目冒充学生作品的现象,重视作品质量。
2.深入发动,精心组织。各单位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科技性和普遍性,进行广泛动员,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要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对于未进入终审决赛的作品要进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帮助参赛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有条件的学院可对重点项目在经费和指导力量上给予支持。
3.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各单位要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为竞赛组织发动和有序开展打好基础。要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更多青年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
附件:
1.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章程(试行)
2.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评审规则
3.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河北经贸大学
2023年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