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主要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主要工作/ORGANIZATION
2021暑期社会实践风采展(116)| 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社会实践
2021年08月23日

7月25日,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党史、跟党走,赓续红色血脉”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邯郸和邢台进行社会实践。

上午,实践队员们来到邯郸,参观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以及左权将军纪念馆。

怀着敬仰的心情,队员们首先来到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迎面看到的是24米高的烈士纪念塔,正面是由毛主席题写的“英勇牺牲的烈士们千古,无上光荣”,背面是刘少奇主席提写的“无上光荣”。塔前基座上的雕刻,生动再现了抗日时期将士们保家卫国英勇战斗的场面。

园区北侧是“人民英雄纪念墓”,墓的两侧树立了八路军和民兵的雕像,两侧的墓碑上雕刻着众多的人名,他们都是为抗日战争而牺牲的士兵。队员们仔细的读着每一个名字,它们不是生硬的字体,仿佛是一位位烈士矗立在那里,向实践队员们讲述着他们的革命故事。

之后队员们来到左权将军纪念馆参观学习。

图为左权将军浮雕 刘英浩摄

权(1905-1942),湖南醴陵县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将领。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抗日。1934年10月跟随红军主力长征,指挥湘江战役。1937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后,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左权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5月23日,日军集中两万人向太行山区发动大扫荡,包围了八路军前总驻地麻田。5月25日清晨,突围中的八路军总部机关被日军发现,左权与日军激战后英勇就义。

undefined

图为实践队员左权将军墓前的合影 刘英浩摄

下午,实践队员来到邢台冀南革命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在这里,实践队员们了解到直南地区(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以及山东西部交界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历程,以及华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一师师长刘子厚。

纪念馆正厅内展示的是一幅“冀南暴动”的浮雕。冀南农民武装暴动始于1934年4月,首先砸了巨鹿的团城民团局子、南宫王道寨警察局,缴了十几条枪。斗争逐步延伸到整个冀南。1935年,由邢台地区游击队组建的华北人民抗日讨蒋救国军发动了“冀南农民武装暴动”。

上世纪初,马列主义的革命新思潮开始传入直南地区,为这一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之后直南党组织发展壮大的历史也印证了“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

纪念馆里,陈列着直南地区农民当时的生活用具,其中有一把长勺吸引了队员们驻足。这把长勺是当时直南地区农民对日作战的“军事武器”。

undefined

图为直南农民战斗用的长勺 刘子旸摄

面对日军无情的枪口,直南地区的农民宁死不屈。他们没有手枪,没有大炮,就用长勺来和手持枪炮的日军对抗,身中数枪依然用长勺击倒了几名日军。

之后,队员们了解了刘子厚的事迹。

刘子厚(1909-2001),河北省任县人,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革命工作。1929-1937年在河北省任县从事中共地下工作,参加组织并领导冀南暴动、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建国之后曾担任三门峡水利工程局负责人。刘子厚一生勤俭节约,工作严谨,体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

25日一天的时间,队员们走访了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左权将军纪念馆以及冀南革命纪念馆,虽然行程紧张但很充实。

此次实践活动以邯郸邢台两地的队员为主,这些学习对于接下来队员们要进行的党史教育宣讲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本地史料,希望队员们在宣讲时,能认真结合本次实践所学,与当地群众共同分享自己的实践所得。“讲最真实的故事,话最朴素的精神”。学好党史,讲好党史,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赓续红色血脉,争做时代新人。

助推村民党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

在党的百年华诞的伟大时刻,全党学史、全民学史形成了一股热潮。

7月27日,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学党史、跟党走,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小分队来到保定易县梁格庄村,深入调研乡村党史教育的实效性情况并展开党史宣讲的实践活动,推进党史教育“入耳、入脑、入心、入行”。梁格庄村多山地,以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7日上午,实践队员到达村监会办公室展开党史教育宣讲,以五四运动,到抗战的峥嵘岁月,再到建国之后党带领人民不断奋斗的过程为主要线索,向群众以及梁格庄村的党员们讲述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通过此次学习党史,实践队员和乡亲们一起重温了革命先辈筚路蓝缕的奋斗征程,学习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

undefined

图为团队成员在为梁格庄村的党员以及群众讲述红色故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英浩 摄)

队员宣讲完后,梁格庄村张支书为大家讲述了当地一些老党员的抗战故事。党龄几十年的老党员毛桂林爷爷曾经为了防止村民受到伤害,面对危险义无反顾地扑倒在即将爆炸的手榴弹上,也是由于这个原因,给他的右腿膝盖留下了永久的伤痛,每逢阴天下雨,膝盖总是痛得厉害。这是一个共产党员面对危险展现出的英雄气概。

实践队员在听完毛桂林爷爷的故事之后都非常的敬佩,面对生死抉择的瞬间,他没有丝毫的犹豫。毛桂林对实践队员说:“我哪里想过这么多,自己作为一名党员,遇到这种情况就只是想不要让村民受伤。”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正在倾听毛桂林爷爷讲述曾经奋斗历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英浩 摄)

实践队员们在聆听这些红色故事的同时,也将红色精神深深烙印在心中。以党史为教育资源深化理论宣传的内涵,就是要充分发挥党史育人的作用,学史明德,了解党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

随后村党委为实践队员介绍当地党史教育展开的一些实际情况,并和队员探讨如何更好地提升党史教育的实效性的一些问题。

图为梁格庄村党员讲述当地党史教育的活动展开情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英浩 摄)

在梁格庄村张支书的带领下,实践队员来到当地村民的家庭进行了深入走访,了解其家庭成员对党史教育的学习情况。考察村镇党史教育的现状,主要包括党史教育展开的方式方法以及村民们在思想和实践各方面的状况。通过挖掘村民身边老党员的故事,使党史教育内容更加丰富。

除了党史教育的内容以外,张支书还提到了党史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新媒体也是增强民众互动性的很好的工具,利用这些村民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党史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可以更好地巩固党史教育的普及效果。在走访的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了解到对于村里的老年人是更倾向接触电视媒体的,像最近热播的《觉醒年代》以及经典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亮剑》、《建党伟业》等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而现在的中年人以及青少年则喜欢通过各种短视频平台了解发生的各种事件,认为这样很便捷。

实践队员采访村里的老人,听老人讲述曾经艰难的奋斗过程,感慨村庄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进的不朽岁月,不由让队员们感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习党史,就要做到知行合一,将党的奋斗精神与事实经验相结合,紧扣实践需求,如此才能学以致用。

图为队员们与当地老人交流建党百年来对身边发生的变化的切实感受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英浩 摄)

“学史明志”——学好党的历史,才能了解过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从革命前辈手里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我们这代人要做好承上启下的历史任务,不断保持和发扬党的奋斗精神。张支书希望年轻一代能更好地普及党史教育,探索老百姓愿意接受的方式,牢牢把握党史文化的资源,加强党史宣传力度,让村民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浴血奋斗的光辉事迹以及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感人故事。

党史宣讲进企业 红色力量促发展

用好红色资源 讲好红色故事。7月29日,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学党史、跟党走,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小分队队员翟玉同学来到碧水源秦皇岛昌黎分公司,以《铁肩担道义,精神启后人: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题开展党史教育宣讲活动。

昌黎背靠五峰山,东临渤海湾,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丰厚的红色资源。应实践主题要求,翟玉同学的宣讲从李大钊的红色故事入题,联系碧水源秦皇岛昌黎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建设生态文明”的企业宗旨,以“铁肩担道义,精神启后人: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主题进行宣讲。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五峰山脚下坐落的李大钊革命活动旧址,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向烈士雕像献花、重温入党誓词。李大钊曾先后7次在这里暂居或政治避难,并在这里创造完成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再论问题与主义》两篇马克思主义思想重要论述。

翟玉同学首先梳理了李大钊与昌黎县的历史渊源,其次通过讲述李大钊先生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历程,展现他不朽的革命精神。最后她号召碧水源公司党员和群众学习李大钊先生“铁肩担道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切实把传承红色精神成效转化为推动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硬实举措、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际行动。

图为团队成员在为碧水源公司的党员以及群众讲述李大钊的故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兰芸芸摄)

此次讲座,不仅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宣讲,也是对当地红色文化的宣传。现场的党员干部和群众都参与了此次活动。其中该企业财务部门一名会计人员苏女士说,“这次宣讲活动加深了大家对于李大钊的了解,也了解革命党人的初心与使命,非常接地气,有助于提高我们企业人的“四个自信”,非常有意义!

图为实践队员宣讲完后与该企业财务部门一名会计人员交流学习体会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兰芸芸摄)

此次宣讲活动还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让党史教育更加深刻地融入企业文化,受到了与会党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

百年是序章,未来必可期。碧水源公司领导表示今后要让企业员工加强学习革命先辈面对困难的大无畏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对初心与使命的承诺,为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让员工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宣传者和践行者,从党史中不断汲取奋斗力量,助推企业的明天更加辉煌!

图为实践队员宣讲后与一名党员交流学习体会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兰芸芸摄)

多年来,碧水源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动力,积极投身于解决中国“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的事业中,立志成为改善中国水生态环境的中坚力量。公司将更加积极主动的承担社会责任,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完善产业链,为国家水环境保护、水资源保障、饮用水安全作出切实贡献,在全球视野中彰显中国企业的巨大创新力量。

党史是明灯,也是号角。党史学习教育是一项长期性学习任务,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在工作实践中,要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全体员工要立足本职岗位,全体党员要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强化政治担当、扛起政治责任。

图为宣讲后职工们热烈讨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翟玉 摄)

在党史学习教育系列宣讲活动中,河北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三下乡“学党史、跟党走,赓续红色血脉”社会实践小分队将继续坚持用青年话语讲好党史故事,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红色基因,努力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党史学习宣讲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Copyright © 共青团河北经贸大学委员会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2801
地址:石家庄 新华区 学府路47号 邮编:050061 电话: 0311-8683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