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主要工作 >> 社会实践 >> 暑期社会实践 >> 正文
主要工作/ORGANIZATION
一纸票据,安全万千 ——河北经贸大学“票据先锋”实践团开展票证里的国家安全观暑期社会实践
2025年06月30日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有了这个证,大家心里就踏实了。”在衡水安平中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安平县个体私营党支部书记程孟虎动情地讲述着他捐赠的房契票据。这张纸质产权证,不只是农民安身立命的保障,更是国家制度在基层生根落地的真实见证。

这个夏天,河北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以“小票据 大安全”为主题,深入晋冀鲁豫边区工商税务总局旧址、涉县税务局旧址、中国发票博物馆等红色遗址与历史场馆,探寻历史票据背后的国家安全逻辑,在沉浸式学习中上好“大思政课”。

在晋冀鲁豫边区工商税务总局旧址陈列馆,一张1950年山西长治的婚姻证明尤为引人注目。票据左上角贴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的印花税票,这是建国初期印花税制度的缩影。这一制度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构建自主的财政体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贴有印花税票的婚姻证明(现收藏于邯郸涉县税务总局旧址陈列馆)

另一张1945年出具的《金库款项收入报告表》上,县长、财政科长、金库主任三方签章工整,信息详实。展馆中,一个个严谨的“账本”,向青年学子呈现着国家财政安全体系的早期形态。除了以上票据,团队还在1955年的商号账簿中发现“苏州码”,从苏州码到电子票据,师生们在票据防伪的演进感知技术安全的传承与升级。

为了让“大思政课”走深走实,实践团还围绕“红色票据里的国家安全”开展学生票据讲解、师生共同撰写“从历史票据看国家经济安全认知体系构建之河北经验”调研报告,真正做到了在行走中学习、在调研中成长。

小分队成员现场录制票据讲解视频

“作为河北省首批国家安全教育实验学校,学校正积极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融入专业课堂、社会实践和文化育人全过程,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思政实践范式。”河北经贸大学党委书记李晓华说。

如今,收藏在展柜里泛黄的票据不仅串联起国家安全的发展脉络,也成为青年学子理解家国大义、厚植使命情怀的重要载体。“大思政课”正在通过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形式深入人心,激发青年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安全屏障的青春担当。

Copyright © 共青团河北经贸大学委员会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2801
地址:石家庄 新华区 学府路47号 邮编:050061 电话: 0311-8683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