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配套政策法规,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以法治力量保障老年人权益愈发重要。近日,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青马笃行小分队积极响应号召,奔赴河北省秦皇岛市开展“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养老服务为核心主题,小分队紧密围绕乡村法治建设、基层治理优化、民生权益保障等社会现状,深入民政局、公证处、社区及乡村,全方位探寻老年权益法治保障路径,力求以实际行动为托起幸福 “夕阳红” 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为精准把握当地养老服务发展现状与政策实效,小分队前往秦皇岛市民政局座谈。学院领导与民政部门未停留在“提升老年生活质量”的宏观层面,而是直指政策落地的法治梗阻。围绕居家养老服务支持、养老设施建设等法律实施情况深入交流,为完善地方养老服务法治体系收集信息。随后,前往了市第一公证处,针对老年人财产处置、意定监护等法律问题,与公证员研讨实务案例。从法律适用角度剖析权益保障难点,探讨校地合作推动法律实践融合的路径。在首府社区,小分队开展普法宣传与问卷调查,结合常见法律纠纷讲解权益维护知识,精准收集不同老年群体的法律需求,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图为法学院领导与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开展座谈)
小分队深入青龙满族自治县肖营子镇四道河村考察,聚焦“爸妈食堂”背后的权益保障机制,解析该模式在解决高龄、独居老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的权利边界。68岁的张大爷在面对调查时说到,“以前做一顿饭吃一天,现在每天食堂里都有热乎饭,省心多了!”。队员们也向村民们讲解惠民举措中的法定权益,实现从服务现象到法律本质的解读。随后,小分队前往抚宁公园与10余位老人进行交流,运用“需求分层法”梳理出不同老年群体在养老服务法律认知、权益维护需求上的差异,为精准普法和服务提供法学分类依据,从而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法律与生活需求。

(图为实践队员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四道河村“爸妈食堂”向村民讲解相关法律政策)
在安居社区调研时,小分队聚焦居家上门服务这一创新养老模式的法治保障,了解该模式在落实老年人权益方面的具体措施。通过了解,发现这一制度不仅让行动不便的老人得到了妥善照顾,权益也得到了保障。队员们还就线上养老服务的法律规范问题与老人交流,多数老人希望有合法规范的线上服务,让他们在智能时代也能便捷享受养老服务,以保障自身权益。

(图为实践队员在安居社区进行养老服务问卷调查)
此次实践活动是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将法学专业与民生需求结合的具体体现。通过深入基层,收集了大量关于秦皇岛地区养老服务的资料。未来,我院将继续以这类实践活动为纽带,引导法学学子以专业所学服务社会,为完善养老服务法治体系、保障老年人的权益贡献力量,让法治为养老服务保驾护航,让学院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青马笃行小分队于河北经贸大学前合影)